乘肥衣轻网

大爱无疆铸军魂 一门三代八军人

第一次“见到”胡晨,大爱代军是无疆在他家。竹林掩映,铸军小小的魂门院子里面,一棵10来米高的大爱代军大柿子树上,挂满了拳头大的无疆柿子,门口塑料布下压着一层厚厚的铸军芝麻。门头上,魂门光荣军属和光荣退役军人之家的大爱代军两块门牌显得格外显眼。在这个收获的无疆季节,胡晨却不能再回来了。铸军今年5月,魂门胡晨因病毒性脑炎离世,大爱代军在生命最后时刻,无疆他捐献了自己的铸军一个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双角膜,成功救治了五名素昧平生的患者。也由此引出一个三代八人参军,红色军魂血脉相传的故事。 见习记者 吴善良 文/图

  三代从军,红色基因不间断

  一门三代八人从军,胡家的红色基因血脉相承。至今,胡晨的爸爸胡曙光谈起家人当兵的事,都满是自豪。

  “我的伯爷爷、伯父、叔父和弟弟都是军人,我的两个儿子也是军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胡家的骄傲。”

  时间拨回到1938年,年仅17岁的胡文杰投笔从戎,在无为县参加了新四军,投身抗日洪流。或许当时胡文杰自己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拉开胡家三代八人从军的序幕。两年后,胡晨的叔爷爷胡建明在桐城加入新四军,他不仅参加了抗日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后,还主动请缨,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革命战争年代,胡家子弟在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在和平建设年代,胡家子弟在红色感召下投身军营,保家卫国。1968年,胡晨的堂伯胡生友在浙江舟山部队服役;1980年,胡晨的二叔胡树清到福州军区31军报到;1989年,胡晨的堂叔胡伟在南海舰队广州基地服役;2004年,胡晨的堂兄胡丙庐参军,在福建省军分区服役;2004年,胡晨入伍,在福建省福清市镜洋镇墩头村司训大队服役;2008年,胡晨胞弟胡飞参军,在福建省福州市73121部队服役。

  胡氏家族三代八人参军,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岁月峥嵘,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抗美援朝的战火纷飞以及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80载血脉相传从军报国,三代人热血铸就红色军魂。

  血脉相承,言传身教气氛浓

  “我们家当兵的很多,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太多军人的品质,我也在心里种下了当兵的梦想。”胡树清回忆,“很小时候,二叔胡建明和堂哥胡生有休假回来,我就喜欢跟在后面跑,喜欢围在他们身边听打仗和军营的故事。”

  “我二叔胡建明的故事尤为精彩,什么化妆成女人,刺杀想要花姑娘的大佐,什么渡江战役指挥时被流弹击中,直到别人提醒才知道挂彩。我二叔的头上没有头发,那就是被炮弹燃烧破坏的,一直到去世的时候,他身体里都还有弹片,我一直觉得二叔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勇敢。有次回来,二叔送我一个黄色的军用挎包,我用来做了书包,得意了好一阵子。那挎包我一直保留了很久,最后留给了胡晨他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曾经听故事的小孩,已然成为了讲故事的人,身边围坐着的则是胡晨、胡丙庐和胡飞等晚辈。

  “在他们的脸上,我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胡树清说,“胡晨当时就跟我说,他也要当兵。”就像接过那个黄色的军用挎包,胡晨、胡丙庐和胡飞等人也先后接过先辈们的红色大旗,参军报国。

  忠诚报国,军人情怀在心间

  “胡晨可以说是我看着长大的,那时候我每年回家,经常会带点空弹壳之类的纪念品,他们都非常喜欢。”胡树清回忆,胡晨兄弟俩小时候经常缠着自己讲有关军队的事。

  红色家庭长大的胡晨,从小耳濡目染,对军人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胡晨的入伍志愿中写道:我从小就喜欢军人,很崇拜军人,他们都经过部队的教育培养,训练有素,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他们都有着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早就想当一名军人,同他们一起保卫祖国,我希望永远留在部队,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在胡曙光的记忆里,胡晨小时候就很喜欢穿军装。有次叔叔胡树清回家探亲,带回一套军装。绿色的军装看起来是那样的帅气,可惜军装对小胡晨来说太大了。小胡晨乐此不疲地穿着叔叔宽大的军装,对着镜子敬礼,踢正步。看到小胡晨对军装如此渴望,父亲最后去镇上买了些红布和绿布,仿照军装的样式给小胡晨做了套小军装。

  “他喜欢得不得了,都不舍得洗呢,后来还给拍了张照片。”胡曙光指着张照片,“喏,就是这张,他和他弟弟一块照的。”照片上的小男孩看起来不过四五岁,一身“军装”,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我只比他小3岁,可是田里的活他不让我干。农忙的时候,扛完稻包回来,他肩膀都肿了。我看着他那么累,就偷偷地掉眼泪,不敢让他看到,因为他说男孩子要像军人一样勇敢。”弟弟胡飞说,自己不记得母亲的样子,小时候的记忆里,最多的就是哥哥。

  一直以军人标准为标准,努力向理想靠齐的胡晨,终于在2004年如愿成为了一名军人。

  永不褪色,红色军魂永长存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2006年退伍后的胡晨,在工作和生活中依旧保持着身上的军人作风。

  “2008年,我哥和我爸去了北京,在一家装修公司做水电维修。他活干得好,人又热心,客户都很喜欢他,不少人指定要他做业务。有一次,有个客户家水电出了故障,虽然这家的业务不是哥哥做的,但他主动去客户家排除故障,解决了问题,客户很感激,还给公司送了一面锦旗。”胡晨的弟弟回忆,“他们在北京务工的那几年,家里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这房子就是在那时候盖起来的。”

  就在生活逐渐改善的时候,命运仿佛和胡晨开了个玩笑。2015年,胡晨的妻子因心衰去世,2016年胡晨被诊断出病毒性脑炎。在与病魔斗争了两年后, 31岁的胡晨终究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做出了一项特殊的决定。

  胡曙光回忆,当时儿子把自己叫住,“爸爸,和你商量个事,我现在快不行了,万一真的走了,我想最后再捐献掉自己的器官,这样还能帮助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当时听到后,心里特别不好受。”胡曙光的声音有些哽咽,停了半晌后,低声道,“后来想通了,就当完成他最后的心愿,晨伢走了,他的器官还活着,还救了不少人。”

  2018年5月10日下午1时30分,胡晨心脏停止跳动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器官移植手术。

  绝望变成希望,生命延续生命。退役军人胡晨正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稿件来源: 市场星报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