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肥衣轻网

餐饮文化日益丰富 百姓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民以食为天。餐饮

  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最能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国在不断繁荣富强的日益,莫过于自家餐桌上的丰富变化。

  从计划经济粮票肉票以“票”为王,百姓不断到集市赶集采购物资,幸福再到各国料理珍馐不尽,指数老百姓餐桌上的上升食物折射出中国的强盛之路。

  雅安,餐饮从几十年不变的文化街边小店到肯德基、必胜客等连锁洋快餐入驻,日益食物、丰富餐饮的百姓不断多元化见证着雅安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食品:

  从缺乏到丰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幸福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购物有价凭证,指数老百姓只能凭粮票、油票、布票才能购买家庭生活消费品。物资缺乏,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是美味,而是管饱。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物资逐渐丰富起来,商品市场逐渐活跃。1984年,深圳率先取消一切票证。随后,这股春风从沿海吹向内陆,吹到雅安这座小城,雅安人民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1988年,国家实施菜篮子工程,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而雅安尽管“脚步”稍慢,但一直在努力跟随。

  上世纪90年代的雅安农村,赶集成为村民置办物资的最佳时间。不过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和当季蔬菜,赶集多是购买衣物等。“记得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去买糖吃,龙人糖、酸酸糖,那都是记忆里小时候的味道。”1984年出生的天全县新场乡小伙李江回忆道。

  而在城市,蔬菜、瓜果、蛋、禽、肉类等摆上货架。尽管品种不算多,却也逐渐丰富起来。“过年期间,还是要多买一些,腊月二十八左右就要备够春节五六天的蔬菜和肉类。”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张奶奶今年已经70岁。

  2000年左右,雅安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多了起来。随后,超市也开始普及。蔬菜大棚更是确保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果,许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过冬蔬菜也不再局限于萝卜白菜。这时候,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本世纪以来,雅安人进餐馆尝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谁家有喜庆事,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又省事又有面子。

  再往后,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驻雅安,雅安的第一家肯德基在万达广场开业;今年,国际品牌星巴克也入驻雅安——中餐已经不再是老百姓的唯一选择。

  方式:

  从健康到多样

  “以前,吃的种类很少;现在,想吃烤鸭、烤鱼,到馆子里点就可以了。这日子是真好,多亏了改革开放。”今年刚退休的教师蒋凯说。

  不过,饮食的极大丰富也导致许多市民出现肥胖或者其他疾病,老百姓开始寻求健康的饮食。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

  蔬菜要无污染,粮食要当年产,海鲜要新鲜的。同时,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膳食,玉米、高粱、各种豆类成为许多人每日不可或缺的食物。不仅食物要丰富多样,人们对就餐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园式餐饮、园林式餐饮、野外餐饮,以及露天餐饮都非常受欢迎。

  在雅安,掀起一阵农家乐的热潮。“农民汤、有机蔬菜、跑山鸡、土鸡蛋等都不错,现在提倡要吃得健康,这些是最好的东西。”上班族宋雯平时在食堂吃饭,夏季的周末最喜欢邀约朋友一起到龙苍沟、蒙顶山等景区的农家乐避暑消遣。

  不仅如此,雅安还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出一大批采摘园,包括蓝莓、草莓等。于是,各种原生态健康主题的农庄、采摘园也成为忙碌城市人的度假首选。

  此外,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外卖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各色饮食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下单,快速便捷地送到顾客手中。“冬天太冷,晚上宵夜通过外卖平台就可以搞定,手机在手、美食我有。”刚参加工作的95后女孩骁明说。

  从最初的“吃饭难”到如今“吃特色”“吃健康”,餐饮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辉煌的40年。餐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定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带来巨大提升。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张雨蝶

热点